清代梁章鉅與武夷山天游觀道士靜參品茶論道時,曾把這種“巖韻”特色,歸結為四個字,即:活、甘、清、香。這活、甘、清、香四字,比較確切地概括了對武夷巖茶內質的。
色
巖茶湯水一般呈金黃或橙黃,帶些微紅,清澈亮麗。這一點與其它種類茶相比,很容易辨識。茶青發酵的程度不同,還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來的湯色也不同。一般來,重發酵,高火功的巖茶,顏色較深較紅;輕發酵,低火功的巖茶,顏色較淺較黃。
香
指茶的香氣。明代張源(公元1595年)在《茶錄》中說:“香有真香、有蘭花香、有清香、有純香,表里如一,曰純香,不生不熟,曰青香,火候相當,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悶香,此皆不正之氣”,這段話很有啟發。茶的香有好幾種類型,有的是品種香,有的是制作香,有的是添加香(如茉莉花茶的香),有的是綜合香,而巖茶,是品種和制作兼有的綜合香。但不管哪類香,最基本的應是茶葉本身的香為主。其它香只是兼帶的。巖茶的香透著骨鯁,也有人形容為“霸氣”。這種香氣好像會滲透杯蓋,有沖頂的感覺。且香氣不散,它呈現為“一團”。感覺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稱為“杯底香”或“冷香”。茶湯冷卻后,再聞杯底,那種感覺實在是妙極。
巖茶的茶湯,總的來說是甘、醇、鮮、滑。但細細品賞之下,則又有許多具體特點:
甘有兩種,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巖茶,入口就有一種甜滋滋,涼沁沁的味道。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樣,有點膩感。巖茶的回甘是發散型的,直接擴充你的喉嚨,清涼開闊,你甚至覺得那不是回甘,但確實是喝了巖茶以后舌齒清甘,喉嚨開闊,很舒服的一種感覺。
醇
是指茶味的濃淡和茶湯的厚薄。茶味是任何茶湯都有的,可以明顯感覺到的類似中草藥的特殊味道。巖茶的茶味,比綠茶淡,比紅茶黑茶濃。茶湯則比綠茶厚稠。但又不如普洱類黑茶,顯的更清薄。如與同為烏龍類的鐵觀音相比,茶湯更厚稠,茶味更濃郁。所以,福建茶界比較巖茶與鐵觀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說法。
鮮
茶湯清新,鮮美,如同雞湯一般。曾經品過綠茶新貴安吉白茶,這種鮮感特別明顯。造成這種鮮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綠茶的一倍以上。
滑
滑是相對于澀而言的。茶湯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覺,再進入以后,舌頭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經失去了知覺,不用吞咽,茶湯已經“滑”進或者“化”進喉嚨和肚子。當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順,但是因為巖茶茶湯較為濃稠,所以,滑或化就顯的特別難能可貴。
武夷巖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巖韻”兩個字來概括,“巖韻”可意會不可言傳。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這一神奇的“巖韻”品質為巖茶、大紅袍所獨有。其巖韻的集中表現為:獨具天然花香和天然真味。香氣濃長清幽,帶馥郁的花果香;滋味醇厚,有如巖骨般的厚重感,飲后舌本回甘,潤滑鮮爽;湯色橙黃(呈琥珀色),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