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會的真正成功,絕不是一個人,也不是秘書處就可以帶來,靠的是全體上下共同努力、齊心奉獻與聯手參與。過去,我們講機會成功學,憑個人單打獨斗;現強調的是組織成功學,講究團隊意識,構建核心團隊。
閩茶催生大家庭
改革開放30多年,競爭帶來發展,發展催生商會。時不我待,發展潮流一刻不止,競爭態勢千鈞一發。年輕的商會處于從生存到發展的初級階段,但要瞄著創建一流商會的方向使勁,才不至于被邊緣化。商會在兩年多的實踐中不斷創新,服務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應發展的潮流,商會大家庭應運而生。贏得社會尊重與贏取商機的同時,商會充滿了活力。會員滿意的交流越多,資源越有效。吸引力極大增強,以商養會漸成。衍生的附加值減輕了大家庭負擔。成員積極地參與進一步擴大了商會影響力,增加了我們的話語權。一個廣大的平臺日具規模。
環境謀求大使命
日益煥發朝氣的商會不僅構筑了京閩兩地產業經濟的“助推器”,還首當其沖成為行業發展“排頭兵”,帶頭與示范作用顯著。大家共同成長,從中獲得收效。務求共生共贏常態化。商會的“獨特”不僅表現在與經營企業不同,還與營商的環境有別。內部的團隊構建與戰略規劃不可或缺,外部的資源整合、開放分享與合作平臺交流環境一樣迫在眉睫。營商環境謀求大使命,它傳達出我們要分析公司經營環境和行業商會發展環境中的方向和規律。改變自己,也要改善環境。
大勢呼喚大閩茶
茶是福建之寶,茶葉良種數量、良種普及率、總產、單產、出口創匯、特種茶、銷售總額創下全國第一。商會對于把閩茶推向北京、推向全國、推向世界,促進京閩兩地、環渤海區、長江三角洲以及海峽兩岸等茶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閩茶已成中國茶的代言人,市場廣大。我們對閩茶理解要更深入,閩茶業已形成一個擁有超過300萬從業人員的規模產業,在不少地區已是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但“大閩茶”不僅僅是靠規模,靠銷售市場和批發中心,更重要的是集市功能,擁有物流、人流、資金流。“大閩茶”能帶動一方經濟、區域經濟,盤活全局,是很重要的產業經濟“推動器”、“引爆器”。我們要有這種責任感、使命感來做這件事情。要有危機意識,茶業大勢,事關長遠與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