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時候與大人以前的飯局,對于一人一茶的概念非常不理解,明明是吃飯,卻為何要擺上一杯茶,飲料、酒水齊聚的飯桌卻有點不合時宜的擺上茶水。困惑一直延續(xù)至大學,第一次外出求學,家人難免會準備周詳,待棉被等生活必備完整后父親將一罐茶葉放入行囊,當時因為趕時間,也無更多話語,于是那罐茶葉便跟隨我去了大學。可能因為出生在小城,對于咖啡的理解有限,基本上大學之前是沒有咖啡的概念,偶爾的也只是在電視、網(wǎng)絡上了解一二,當周邊的同學紛紛效仿印象中的小資生活時,仿佛自己有些落伍,于是自己也開始喝咖啡,大學里財力有限,對于現(xiàn)磨咖啡自然是無法企及的,于是每周整理寢室時速溶咖啡的塑料袋落了個滿地。跟風并非自我之強項,況且速溶之甜味實在讓人無法多品,之后想到了行囊里的鐵罐。雖然封存接近半年,然而干茶香依舊。關于家鄉(xiāng)的龍頂茶有個說法,非得用家鄉(xiāng)之水泡之才可真正領略其中甘澀。大學無此條件,便借用寢室飲水機。
大多數(shù)綠茶采茶樹之葉,如龍井,經(jīng)手工炒制。雖然家鄉(xiāng)龍頂也為手工,卻在選茶時頗費周折,小學時曾經(jīng)有機會上茶山采茶。習茶民方法,每顆茶葉必有一葉一芯或兩葉一芯,否則此顆無效,選材之初便如此周章是其他綠茶所無法比的。因為龍頂是取茶之嫩芯所制,故茶味稍淡,家鄉(xiāng)話說此茶只能“泡一道水”,二道之后已與白開水無異。龍頂茶另一妙處在于其形,普通綠茶浸入茶水后,如各式枯葉漂浮下層,龍頂奇在茶水中嫩葉顆顆分離,猶如水中嫩芽,頓時提升飲茶樂趣。欣賞龍頂茶需要透明玻璃杯,其一是為了欣賞嫩葉,其二是為了觀龍頂特有的“青色茶水”,為了飲好龍頂,特地購買了一長玻璃杯,茶葉入水之后,清香滿屋,又因嫩芽飄動,眾室友紛紛稱奇。
工作之后,有更多機會接觸茶葉,茶葉消耗也更大,半斤龍頂往往撐不了一個月,雖然龍頂價格不高,然后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出門吃飯,免不了會接觸各類茶水,喝茶之余也會帶些觀察,如茶葉的種類、檔次,茶水的顏色,茶具的樣式,并可從上述大體上判斷出飯店的細心程度。由杭歸鄉(xiāng)后,基本每日龍頂,外出飯局也有當年父親的感覺,清茶解酒、助食、清胃,茶水積累出二十多年的成熟。
獨喜綠茶的味平、甘、澀、苦,味平似人生長路,求波瀾不驚;甘如否極泰來后之愉悅,稍喜而不沉浸;澀如顛簸之后,思緒萬千;苦如人生歷經(jīng)之坎坷,起伏跌宕。可以說,綠茶之味最似人生百味,平淡卻稍帶波瀾,無味之人生,便是無聊之人生,顆顆綠茶浮立,如道路之起伏;茶水愈加恬淡如人生之滄桑銘刻,味已逝,卻愈加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