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杭州,就如同坐在茶館。來往的人們就是飄忽在西湖山水以及清風里的片片茶葉,盡情散發出歷夏經冬的積郁。對于茶館,記者也見之甚多。成都人泡在茶坊中,廣東人浸在茶室里,但杭州的茶館,總有幾分不同的地方。
許多外地來客看到杭州有這樣將飲茶和吃食結合在一起的茶館,都頗感新鮮。因為前幾年,外地如此經營的茶館還為數不多,而杭州這樣的茶館卻比比皆是。這些茶館以茶點著稱,特別休閑,比較著名的有“青藤茶室”、“藍寶茶樓”、“心源茶室”等等。同時,與服務呈粗線條的廣州、福建、北京等地的茶館相比,這些茶館講究服務細膩、時不時弄些“小恩小惠”討消費者的歡心。比如出名的“五小”服務:小技巧、小折扣、小禮品、小客套、小特色,便是這些杭派茶樓特有的,從奉送點心到自助茶點,也都是這些杭州茶館率先推出的。就是這些元素,構成了被外界稱為茶館發展的“杭州模式”。這種茶樓比較適合家庭或同事、同學、朋友的群聚活動,并且也很能見到杭州人喜歡湊熱鬧扎堆的“杭兒風”文化以及講究實惠的“小樂惠”文化。
再上一點文化層次的,是茶室里點綴一些品位文化的茶樓,比如兼可以閱讀的書茶吧、可以上網的網茶吧、可以買畫的畫茶吧等等。泡在茶館里看書,或者泊在書吧里品茶,都是杭州時尚男女們的品位選擇。還有專門講究茶館生態環境的,比如門耳茶坊;也有集博物欣賞、品茶于一體的文化茶館,比如紫藝閣茶館、和茶館。身居鬧市的“和茶館”看上去完全古色古香,擺設著古門、古窗、古床、老繡片、歷代水具茶具、銀飾造像等,就像一個擺滿著古董的博物館。而位于杭州市青少年宮附近的“酒旗風”茶樓則完全走了歐化的路子。“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茶的品質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時間跟品茶的人一起暢談。二、三知已,一盞香茗,促膝清淡。一人憂,眾人分憂;一人喜,眾人皆喜。這便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君子之誼,其韻如茶了吧。這種茶室,很能體現杭州人清高、優雅的文化特征。
更高檔的,是可以望湖賞景、進行或清凈雅致或運籌帷幄的商務會談的茶樓,比如杭州著名的品牌茶樓——湖畔居,不僅僅是一個品茗會友的好去處,更是進行商務會談、參政議政的好場所。
杭州各處點綴著不少茶館。有人作過統計,僅五年多的時間,便有近千家各種名號的茶館、茶樓、茶坊、茶室現身于杭州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