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浉河區西部董家河、浉開湯河港、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里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中部五里店、彭家灣、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崗、邢集等鄉的丘陵崗地上陸續發展。
1967年春天,農業局的科技人員指導茶種引過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崗,建立了紅旗茶場(1985年改為茶種場),開創了茶樹北上過淮河的先例。現淮北數鄉種茶已達2000余畝,年產毛尖2萬多公斤。正宗信陽毛尖的產區,除浉河區外,還含平橋區和毗鄰羅山縣南部靈山一帶澀港、彭新、青山三個鄉。這是解放初期國家統購統銷茶葉時開始確認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陽毛尖的生產已推廣全地(市)。